“啤酒加枸杞,可乐放党参”的年轻一代,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,并且对保健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。保健品到底有不有用?能不能吃?这篇文章来自编译,作者结合了30年来有关保健品的主要研究发现,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对客观的看法。
图片来源:Unsplash.com @Daily Nouri
2001年,美国的一支癌症研究团队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临床试验之一。
这是一项由美国一流癌症专家领导的硒和维他命E癌症预防试验(“SELECT”),参与这项试验的专家,主要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(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)、克利夫兰医学中心(the Cleveland Clinic)和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(the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)。
该试验招募了超过3.5万名前列腺癌高发者作为受试对象,其中一部分人作为试验组,每日服用含有400IU α-生育酚的保健品,另一部分人作为对照组,服用安慰剂。
译者注:IU是维生素E的标准计量单位;α-生育酚是维生素E的一种基本形式,已在初步工作中得到充分证明具有抗癌功效。
该试验计划持续展开12年,但最终却不得不提前终止。受试对象的患癌率非但没有因服用维生素E保健品而降低,反而还出现了上涨的势头。经过几年的跟踪监测后,研究团队得出结论:相比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,服用维生素E的受试对象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增加了17%。
该团队的最终研究结果于2011年发布于《美国医学学会杂志》(JAMA)。在这篇报告中,作者写道,“我们观察到受试对象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涨了17%,这说明维生素等看似无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。”
对大多数人而言,保健品具有极大的诱惑力。你只需吞下一些浓缩剂量的药片,就能提升身体健康或机能。然而,一次又一次地,结果总是事与愿违。在“SELECT”等试验研究中,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其意料之外的严重危害性。
密歇根大学(University of Michigan)预防和替代医学系主任、保健品研究员马克·莫亚德博士(Mark Moyad)说:“如果你对维生素E、β-胡萝卜素、硒和维生素D相关的研究有所了解,你就会发现它们都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。”
“几乎没有例外,”莫亚德说,“我们发现,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,人体可以通过大量吸收这类化合物并从中获益。”
图片来源:Unsplash.com @Diana Polekhina
“SELECT”试验并非唯一发现常见保健品可能会增大患癌风险的大规模研究。
十年前,在一次针对肺癌高风险人群的试验中,研究人员发现,(服用β-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混合保健品)的受试对象,其肺癌发病率相比于(服用安慰剂的)对照组上涨了12%。该研究团队的许多成员都来自与“SELECT”试验同样的大学和癌症机构。
与“SELECT”试验一样,初步研究中发现的抗癌功效并未如期而至;而因为受试对象不断生病去世,这项投资数百万美元的试验也不得不提前终止。
虽然类似的试验结果令人担忧,但一种更普遍的发现是:保健品似乎没有任何作用——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。
据2019年发表于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的一篇研究,研究人员表示,他们研究了高剂量维生素D3保健品对于浸润性癌症和心血管病症的预防效果,结果发现,该保健品在普通人群中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值得指出的是,上述研究的对象都是常见且普遍有益的营养化合物。研究过程中,保健品的质量都受到了严格把控。
而对于更特殊的保健品来说,其研究情况也更模糊,比如包装精美、打着促进减肥口号、提升运动表现或对认知有益的保健品。就算这些产品能够到达其所宣称的效果,也无人能评估它们的长期安全性。
然而,尽管存在这些风险和未知,人们还是对保健品趋之若鹜,尤其是当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时。
即使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,保健品产业已经是一个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蓬勃产业。
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2019年公布的数据,四分之三的美国人都会定期服用至少一种保健品。保健品市场年度同比增长强劲。新冠病毒的出现,更是将服用保健品的热潮整体推向了一个新高。
在疫情暴发的前几个星期内,美国消费者在保健品方面的支出猛增了44%。类似的销售热潮在法国、新西兰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也有出现。
不出所料的是,大多数销售增长都来自于宣称能够“增强免疫力”的保健品,其中许多都含有维生素C,锌或维生素D。
“好消息是,保健品销量飙升的同时,为了搞清这些产品到底有没有用,我们对高质量临床试验的投资也开始大幅增加。”莫亚德说。
他表示,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已经涌现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试验。不过,遗憾的是,早期成果并不喜人。“到目前为止,研究结果平平无奇,没有什么大的发现。”他说。
为了说明这一点,他提到了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员所展开的“COVID A-Z”临床试验。该试验研究了维生素C、锌,以及两者混合物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影响。今年早些时候,试验团队在《美国医学学会杂志》发表了研究结果,称这些保健品未对病人起到任何作用。
“巴西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关于维生素D的大规模试验,也是什么都没发现。”莫亚德说,“目前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,不过,我们确实还没取得什么重要的成果。”
图片来源:Unsplash.com @Leohoho
当然,并非所有的保健品都没有效果。在特殊情况下,某些特定化合物的保健品仍然是有益的。
比如,AREDS 2就是一组经过充分研究的营养物组合,可用于减缓老年人早期黄斑变性的恶化。
据2015年发表于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的一项研究发现,对于有非黑素瘤皮肤癌病史的人群来说,服用烟酰胺(维生素B3的一种形式)能够防止癌症复发。
据上个月刚刚举行的202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(ACR Convergence 2021)的一篇会议期刊,专家也发现了相关证据,证明维生素D保健品或能降低自体免疫性疾病的风险。
此外,对于已确诊因遗传、疾病或特殊饮食引发营养不良的人群,也有证据表明,有针对性的保健品也有益处。孕期女性也可从通过保健品获益(虽然支持这一广泛做法的证据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充分)。
不过,除去这些特殊情况,大多数研究都表明,保健品实际上对人体并没什么功效。
那么,接下来的难题是:为什么呢?我们知道人体需要这些东西。为什么以药片的形式服用它们没有用呢?
“人们必须明白,健康营养物并非单独在人体中流动,它们是成群的。”莫亚德说。
他说,人体从复杂、精确平衡的营养物组合中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。这些营养物组合专为达到最佳吸收和生物效用而生。这些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食物”。
“保健品的问题不在于它其中有什么,而在于没有什么。而正是这些其他的食物化合物,在协同作用的机制下,才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。”他说。(值得一提的是,莫亚德自己也不服用保健品。)
莫亚德反复强调,如果有人因为疾病等因素,无法从食物中获取所需营养,那么在某些情况下,或许可以把保健品当作一种有益的替代品,但也不能完全指望保健品来获取所有所需的营养。
不过,对大多数人而言,比起追求人造保健品,最好还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寻找天然来源。这可以说是通过保健品研究发现的最重要一课了。这个道理或许在人类健康的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。
“每次我们试图从食物等天然来源中提取这些有益物质,结果都不尽人意,”莫亚德说,“人体不是那样运作的。”